云筝

日月星辰,山河岁月

《如梦之梦》杂谈-评

前排@潇湘水冷


偶尔看一看历史专业姑凉的杂谈是真的过瘾,简直是有益身心健康。我也万万没想到我居然会给一篇杂谈写评,嗐我可能真的闲疯了。

 

自问勉强算是个历史爱好者,如果不是我所在的这个辣鸡学校木有历史系,我大一可能就转系了。而这间接性也导致我认识的历史系的人极少……泪……

 

和阿潇不太一样,我本人还真的挺不喜欢萧选的,倒不是因为他有被害妄想症,而是因为他蠢。他有心向林燮萧景禹等人下手,挺正常的,但他却用了一种自杀式的方法,人家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他直接把自己的军队给灭了?!港真,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四百多个皇帝,敢做得这么变态的实在是没多少……萧选真不愧是万花丛中的一朵奇葩。


把心头大患灭了之后,他就开始搞制衡,这种行为理论上来说与中国封建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根本方法——分权——思路上是差不多的,但是他却是让自己人“自相残杀”然后自己坐收渔翁之利,享受皇权给他带来的至高无上,他的目的要说确实也算是达到了,因为他并不是一个无能的皇帝,对自己的朝廷有相当的把控力,说实在的换萧景宣这样的人上去真的分分钟被玩成傀儡。但这与分权,却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才有了梅长苏进京前那个乌烟瘴气的朝廷。

 

至于榜二,呵要不是因为我吃男女主的颜我绝对看不了一半就能弃剧(对我就是个死颜控),一看开局简直是难以置信这居然是景琰下一朝的朝局,看得我眼睛都要瞎了,就这,还不如萧选留下的烂摊子(仅限于朝局,毕竟榜二真的没怎么说百姓的问题……)


老实说所谓的世家在琅琊榜的世界里简直就跟不存在一样榜一还有个九品中正选官,榜二,跟我说这是架空的南北朝我都要怀疑一下我看的书是不是都是假的。萧歆的操作更是骚得我想去洗洗眼睛,就这一折腾,萧梁不亡在他儿子手里,那多半是周边几个国家的皇室都疯了。

 

15年以后各路电视剧争相效仿榜子,给主角们安上匡扶天下的设定,但扑街的是一批又一批,没有一个能达到《琅琊榜》的盛况。为毛?关键问题其实并不在于画饼,而是在于,这一个个编剧都特喵的在关注主角们谈恋爱去了啊,偶尔的一些小打小闹,究其水平连太子誉王的党争都达不到,一个个耍着小聪明搞一些有脑子的观众看着就觉得眼瞎的伎俩,然后喊几句口号就算天下太平了,这玩意儿不扑街谁扑街?

 

对于正午阳光选剧本的眼光,我有时候真的觉得emmm……挺迷的,比如说《他来了请闭眼》《欢乐颂》《知否》这一类的,平心而论,这些剧精彩吗?精彩;好看么?难说;现实吗?我一巴掌呼你脸上。对于一下《北平无战事》《大江大河》,精彩吗?精彩;好看吗?好看;现实吗?过于真实。

 

文人和政治历史的关系,对不起我也要内涵一下李白大大了,作为盛唐的典型代表之一,李白大大的文章是真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但要说这货的政治理想,过于理想化?不,这货压根儿就没弄明白当官到底要干啥。政治敏感度之低下让人咂舌,更别说深入思考制度问题了。但凡是个有脑子的君主,都不会正儿八经用他,更何况是唐玄宗。他倒真不是蓬蒿人了,可明显就不是个当官的料,自己还一点都不觉得。


所以这也印证了一点,搞政治的可以搞文学,但是搞文学的搞不了政治,而且纯搞文学的人很少,why?因为文学是“发愤”的产物,真正天真如李白这样的文人非常少。

 

海宴对君主的理解就非常天真,或者说,很多人对于君主的理解都非常天真。明君很少,不是因为皇帝一个个都沉迷于权力游戏以至于很不善良贤明,而是因为皇权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堪比宗教的精神力量但它不是宗教,皇帝有教皇的职能但他不是教皇,封建土地私有制需要皇帝有着强大的领导能力。源清则流清?现实是,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家背后的皇帝,很多德行都不错,但是改革成功的却不多,故而明君难求。


如果说中国历史上的可怜人,封建专制制度下的皇帝,很多都是可怜人。孔子要求君主“为政以德”,但绝对不是让君主变成软柿子任人拿捏,绝对不是仅要求君主仁义,儒家思想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不是要求个人就修个德,或者说这个德的含义不是简单的仁义道德。


无可否认,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在于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土地私有制之下行不通,桃园只存在于梦里,现实是冰冷的。孔子最重要的身份,私以为什么思想家教育家都是片面的,他最重要的身份是改革家,他所有的身份都是围绕着他的改革思想而运行的,他搞事搞了几十年也都是为了他平天下的政治理想,这个理想正确吗?可行吗?全部做到还真不可能,全盘否定他的改革思想也不可取。但要说诸子百家哪一家是最正确的?抛开阶级谈是非纯粹是耍流氓。

 

至于中文系和历史系……我们日常会说文史不分家,但事实上这俩的思维模式真的不太一样,最要命的一点:搞历史的可以不用把精力放太多在文学上,但是搞文学的不有点历史思维那就是没脑子式的纸上谈兵。当然前者并不包括《春秋》这类文史兼顾的,后者也是基于我本人的文学观得出的结论,并且我对文本分析法那一套非常排斥,比如说红楼,搞清楚曹雪芹的祖宗十八代对于文本研究影响大吗?其实没什么影响,更何况四大名著的作者从来就没个准数;但要是不了解明清社会历史空谈文本可以吗?可以,但深度就难说了。


对于历史来说文学真的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对于文学来说不了解历史基本脉络,不对研究领域的历史有一个高度清晰的认识,是行不通的。这就是为毛民国的那群大佬很多都是跨专业的人才,且学者这个身份对他们来说,其实是最不值一提的身份。此外,外界对于中文系的误解也是真的强,以为中文系就是写写文章看看书,但事实上是,中文系出不了文学家,中文系培养的是“喷子”(我打引号了哈不是贬义哈!)戾气很重,“缠绵悱恻的儿女情长”都是假象,本科阶段中文系的人都在忙着怼人,怼天怼地怼空气。

 

说回靖苏,我看小说的时候其实真的没把他们往CP上靠,但如果找一个对梅长苏最重要的人真的就只能是萧景琰,我当年会看这部小说也是因为偶然间看到了“掉马”的那个情节,一瞬间就打动我了。而这个部分包括之后榛子酥的情节电视剧大笔一挥就给删了我真的…………至于替换的这个情节看得我是真的无语凝噎,可能剧组认为萧选夏江梅长苏萧景琰这些关键人物齐齐在场一番针锋相对可以显得剧情更加精彩?梅长苏和夏江正面对峙才更显得矛盾突出?但是这个剧情逻辑硬伤多得基本上就在整个剧情网上捅了一个洞啊,补都补不了……这里在我看来比靖门立雪那里更加严重。

 

如果萧景琰不是wuli凯凯演的,这个人物真的就碎成渣了。并且王凯对有些情节台词的处理有时候也不是那么好,比如梅石楠那里,那一段关于林殊和梅长苏的区别的台词,说实话那一段真的本来就非常不适合作人物的台词,这么念起来显得更加古怪……好在wuli凯对人物的理解有更多自己的想法,没有按照剧本上硬来,不然就这个人设,就我这点薄弱的阅片量,人设毁得比景琰还狠的目测应该只有《一人之下》的男主了。


萧景琰的人设,或者说《琅琊榜》原著所有人的人设,其实在我看来都是一张大饼,饼画得真的很好,但是海宴的文笔和全文的架构却并没有能够把这些人设都撑起来。电视剧的成功在于对于各种各样细节的把控,这是这些细节在当年让这部剧火了。而小说与电视剧的相辅相成让四年后的今天依然有很多人还在写这部剧的同人小说,这在国内电视剧史上都是罕见的。前几天在公众号上看文章看到有人把前段时间的《庆余年》跟《琅琊榜》做对比,认为琅琊榜的剧本并没有庆余年好,以庆余年为三流小说而琅琊榜连三流小说都不是(此三流小说是以一流小说为红楼作对比,并不是说三流网络小说)说实话,说得挺狠。我并不是说我赞同这句话,毕竟人家的小说电视剧我都没看自然没法做比较。为毛没看?因为这个《庆余年》电视剧的细节问题没几下就把我给劝退了啊,你表面的细节问题都做不好跟我谈什么深层次的?

 

关于《如梦之梦》,说实话,我信你琰皇非常人,但也还是不敢把结尾当做糖,我只体会到一种非常冰冷的恐惧感。

 

话说你后来跟那货吵得怎么样了?我直接把人拉黑了所以没看到后续……


 


评论(22)

热度(8)